近日,澳大利亚在墨尔本航展上高调展出新接收的美国M142“海马斯”火箭炮系统,引发外界对其“吃着中国的饭却砸着中国的锅”的质疑。这个南半球国家一边依赖中国市场赚取巨额贸易顺差,一边却紧随美国步伐,在中国周边不断强化军事存在,矛盾行径引发多方关注。
### **经济依赖与军事对抗的“诡异闭环”**
澳大利亚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之一,凭借丰富的矿产和天然气资源,长期从中国市场获取巨额利润。然而,这个没有领土争端的“远房邻居”,却选择将部分收益投入美国军火市场。最新到货的M142火箭炮系统便是典型案例——这种可发射射程翻倍战术导弹的武器,被澳大利亚军方摆上航展展台,精准打击意图不言自明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澳方一边享受中国带来的经济红利,一边将军事部署瞄准中国。从南海到东海,澳军P-8A反潜机、霍巴特级驱逐舰甚至F-35战机,已形成“家门口包围圈”。这种“左手赚钱、右手挥拳”的操作,被外界批评为“政治分裂症”。
### **美国“借刀”背后的算计**
美国向澳大利亚输出军事装备的逻辑清晰:让盟友掏钱买武器,既巩固自身军火商利益,又将澳方推向前线充当“炮灰”。M142火箭炮的展示,正是美国“印太战略”落地的缩影——用盟友资源牵制中国,自己坐收地缘政治红利。
对此,澳大利亚政府始终以“应对中国威胁”为借口,无论执政党是自由党还是工党,均延续了“紧跟美国”的路线。然而,中国与澳大利亚并无战略冲突,这种“为政治正确而对抗”的立场,更多是西方阵营内部的“政治表演”。
### **中国沉默中的回应:行动胜于言辞**
面对澳大利亚的“示强”,中国选择用军事行动传递信号。此前,中国海军已多次开展环绕澳大利亚的巡航,用实际部署表明态度。军事专家指出,这种“静默威慑”既展现克制,也释放出明确信号:任何威胁都将被对等回应。
### **“铁矿石与导弹”间的尴尬平衡**
澳大利亚的两面政策正陷入困境。一边是每年超千亿美元的对华贸易顺差,另一边是不断升级的军事对峙风险。分析认为,这种“经济依赖”与“战略对抗”的矛盾,终将反噬其经济根基——当中国产业链寻找替代来源,澳大利亚或许会发现,砸锅之后,连碗都端不稳了。
从矿产交易到军备竞赛,澳大利亚的“分裂剧本”正走向高潮。这场由美国导演的“利益闭环”,究竟是双赢还是双输?或许答案,就藏在太平洋的风浪之中。
